参数 | 碳增强材料 (C/C) | 碳陶瓷 (C/SiC) |
主要成分 | 几乎纯碳纤维基体(编织/针刺)结合成碳基体。 | 碳纤维 + 陶瓷基体或带有碳化硅陶瓷涂层/浸渍的碳基材。 |
典型制造 | 高温碳化/石墨化预制件通过CVI/PIP/CVI+CVD工艺。具有较长的固化周期和高温石墨化。 | 聚合物前驱体或CVI路线,随后通过硅浸润或烧结来生产SiC结合。高温处理,但化学成分不同。 |
微观结构与各向异性 | 强各向异性 — 性能(热性能、机械性能)依赖于其纤维取向。可以针对方向导电性/强度进行工程设计。 | 比C/C结构更各向同性(陶瓷基体均匀化性能)。微裂纹的行为不同,因为陶瓷成分控制了断裂行为。 |
典型密度 | ~1.4–1.9 g/cm³(取决于制造)。非常轻,与金属相比。 | ~2.2–3.2 g/cm³(取决于SiC含量/孔隙率)。比许多C/C设计重,但仍然比钢轻得多。 |
相对质量减少与钢材 | 比同等钢转子轻40-70%,具体取决于厚度和设计。 | 通常比钢轻30%–60%,具体取决于载体和盘片设计。 |
热导率 | 可以在纤维方向上非常高纤维(由于沿纤维的快速热传递),但在考虑横向时较低。性能对方向敏感。 | 适中到良好,因为陶瓷更具各向同性。SiC转子提供良好的厚度导电性,但仍然低于C/C复合材料。 |
比热容 / 热惯性 | 比钢材的质量更低,体积热容也更低。通过设计导热通道可以促进快速的热管理。 | 比C/C具有更高的热惯性,因其采用了陶瓷混合材料。擅长吸收和分配热量而不发生结构变化。 |
操作温度范围 | 极其宽广——在赛车环境中可在超过1000°C的高温下使用。非常适合极端、可重复的热循环。 | 优秀 — 稳定在≈900–1,000°C。SiC基体的抗氧化和耐热损伤能力优于钢。 |
摩擦系数 | 旨在与碳基高温垫一起使用——摩擦在高温下被设计为稳定且高。较低的冷咬合,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达到最佳抓地力。 | 在高温下保持稳定的摩擦。通常与特殊的高温金属或陶瓷刹车片配对。相对于钢制转子,冷咬合仍然有限。具体的摩擦系数取决于刹车片的配对和温度。 |
穿戴:垫片 vs 转子 | 在专门设计的赛车系统中,转子磨损相对较低,但垫片是一次性的。碳转子需要匹配的碳垫以获得最佳使用寿命。 | 转子磨损通常较低。C/SiC在高规格垫片上比某些金属赛车化合物更不具磨损性。 |
影响 / 脆性 | 坚固,纤维方向上具有耐损伤性。在剧烈冲击下可能出现分层或开裂,但比纯陶瓷脆性小得多。 | 比C/C在点冲击下更脆。陶瓷基体在强烈冲击下可能会发生灾难性破裂。 |
疲劳与热循环 | 当工程设计良好时(纤维铺层 + 树脂/石墨处理)。 | 非常好的热稳定性,但陶瓷在极端热冲击下可能会产生微裂纹——设计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。 |
腐蚀与氧化 | 碳在高温下氧化。通常,这些转子需要涂层或在受控温度环境中使用。 | SiC基体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。总体而言,在许多条件下,这种材料比裸碳更耐腐蚀。 |
resurfacing / repairability | 修复可能变得困难——如果表面受到损坏,通常需要更换。 | 陶瓷损坏通常意味着转子该部分的结构弱点。这通常通过更换来解决。 |
最佳刹车片配对 | 专门为C/C转子设计的碳-碳或高温化合物。 | 特殊高温金属或陶瓷兼容化合物。刹车片的选择对性能和转子寿命至关重要。 |
冷启动与街道可用性 | 低温下的冷咬合 — 在较低温度下摩擦率非常低。不适合日常驾驶或随意街道使用,需事先进行热身圈。 | 在某些设计中优于C/C。许多C/SiC系统是为公路使用而设计的(例如,保时捷PCCB),但有一些妥协。 |
NVH & 灰尘/噪音 | 高尘碎片和低温下的特征噪音。NVH是提升性能的权衡。 | 比一些半金属赛车刹车片的灰尘少,但仍然没有基本刹车系统那么安静/干净。 |
成本 | 极高 — 通常是最昂贵的转子选项。 | 非常昂贵,但通常低于定制的C/C赛车单元。 |
常见应用 | 方程式级别的赛车,MotoGP,职业耐力锦标赛。 | 高端跑车,超级摩托车,耐力赛车,豪华车。 |
维护与检查 | 需要专业检查和细心的护理/维护。 | 需要对微裂纹和粘合完整性进行良好的检查。 |
赛车优势 | 终极高温稳定性,极端质量节省,使用适当的垫片和维护时具有可预测的性能。 | 更好的道路友好平衡,高褪色抗性,抗氧化能力强,并且在混合使用中稍微更宽容。 |
最佳选择 | 在最高水平的赛车中,您需要绝对的质量/热性能。准备好严格的保养/维护制度。 | 非常高性能的使用,适用于某些双重用途的应用。 |